院士专家呼吁 提高我国器官移植医院手术质量刻不容缓
“2017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数与移植数均位居世界第二。”
近日,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在浙江省杭州市出席2018树兰国际器官移植论坛时呼吁,中国从事器官移植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尤其是手术医师、OPO(器官获取)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手术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到今年6月,全国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共178家,其中可施行肝移植手术的医院97家,肾脏移植手术的医院136家,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46家,肺移植手术的医院32家,胰腺移植手术的医院43家,小肠移植手术的医院43家。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8年4月,中国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7085例,捐献大器官突破4.8万个。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器官移植大国。
在这个论坛上,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教授也介绍了目前中国器官移植技术水平的有关情况。他说,在全国178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中,无论是肝移植,还是肾移植和心肺移植,70%以上的手术均集中在前几名的移植中心,培训已有移植资质医院医师高质量地开展移植手术,提高已开展器官移植工作医院的移植手术质量刻不容缓。
世界器官移植协会(TTS)前主席、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Francis Delmonico教授,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主席、美国UCSF外科教授Nancy Ascher,美国芝加哥大学肝移植中心主任John Fung教授,美国UCSF移植外科主任John Roberts以及北京友谊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外医学专家及学者代表,围绕如何提升器官移植工作医院手术质量展开了学术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介绍,器官移植被称为21世纪的“医学巅峰”,能够体现医疗机构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医疗水平。目前,器官移植技术正在与免疫组学、基因技术等相互促进快速发展,成为诸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然而,移植费用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经济负担,让很多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困难家庭望而却步。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移植生存率有赖于更加精湛的移植技术和先进的移植理念。”李兰娟院士说。
面对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李兰娟院士表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在保障人民群众器官移植医疗需要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器官来源的结构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树森领导的肝移植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肝癌移植受体“杭州标准”,这是我国提出的首个被移植学界接受的肝癌移植国际标准,它拓展了肝癌移植的指征,提升了我国肝移植在世界上的地位。
与此同时,作为长期从事肝病研究的学者,李兰娟院士领衔感染病诊治团队所创造的人工肝支持系统与郑树森院士的肝移植创新体系紧密结合,为肝移植创造了时机和条件,大大提高了重型肝炎和肝移植受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杨爱平表示,要在国内顶级器官移植中心设立专项能力培训基地,引导具有移植资质医院相关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培训基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和肺移植等移植医生的临床水平和技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剑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10-27 来源:健康导报
02-11 来源:国家卫健委
07-18 来源:法治网
12-01 来源:人民网
12-17 来源:澎湃新闻
02-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07-07 来源:海峡都市报
06-21 来源:健康导报网
02-08 来源:国家卫健委
12-15 来源:法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