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手机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题

  车间里、手机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题
  

  贴心的父母陪伴、丰富的社会实践、快乐的夏令营……这或许是人们印象中孩子们在暑假应有的生活。然而,在闽南地区的一些服装加工厂里却是这样的场景:一边是流水线上、缝纫机前埋头干活的父母,一边是或安静做作业、或独自玩耍的随迁儿童。这些孩子从小随父母从乡村来到城市,在车间里慢慢长大,又陆续上学,走出车间。他们的暑假,正逢父母工作的旺季,因此只能回到车间,在忙碌的父母身边学习、游戏。

  再把视线转向农村。据报道,在部分乡村,一些留守儿童们一进入暑假便开启“游戏模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时,也要“血战到底”。面对来采访的记者,有孩子甚至反问:“不玩游戏干啥?”

  “车间里的暑假”,让人看到了“再苦再难也要在一起”的温暖亲情,也看到了进城务工人员在权衡“谋生”与“顾家”中的纠结与无奈。而“手机上的暑假”,则抛出一个无比现实的问题:在没有夏令营、游乐场、社区活动,甚至没有父母在旁管教的暑假,留守儿童不玩游戏能干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也因此出现了大量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对这个群体的关怀,可以说再多都不为过。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财力投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车间里的暑假”“手机上的暑假”等提醒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比如,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公共阅读、学习英语的场所,举办一些免费的文体活动或进城参观游览项目;协调社区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动物园、影剧院等为随迁儿童提供学习游戏场所,组织学校、文化机构开办儿童兴趣社团,等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车间里、手机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题。给所有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合力提供全方位保障。这既是老百姓的身边事,更是管理者的分内事。各级政府应给予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更多关怀,从解决“燃眉之急”入手,在此基础上“标本兼治”,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因为,“他们如何成长,是哪般模样,也将影响着未来城乡、社会、国家的DNA”。(郝思斯)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