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名“笔墨纸砚”引争议 安徽宣城:在征集

  道路改名“笔墨纸砚” 宣城:在征集意见

  安徽省宣城市拟用文房四宝命名主干道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切断历史记忆;专家称应充分尊重民意

  四条入城主干道,分别以“宣笔、墨香、宣纸、宣砚”重新命名,彰显“中国文房四宝城”的地方文化。近日,安徽宣城市的一则道路命名方案,引发外界关注。

  宣城市日前发布《关于命名(更名)部分城市道路的公示》,拟对外地进入宣城的几条主干道进行统一重新命名。宣城市民政局表示,更名是在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扩大城市知名度。

道路改名“笔墨纸砚”引争议 安徽宣城:在征集 “文房四宝”道路命名(更名)公示。宣城市政府官网截图

  不过部分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指出,相较于旧路名,新路名欠缺文化内涵、切断历史记忆,命名程序也不够透明。新京报记者从宣城市民政局获悉,重新命名目前仍在收集意见阶段。有行政专家指出,尽管地方政府有权对道路进行命名和更改,但应在保障生活方便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民意,而非政府“一言堂”,忽视居民诉求。

  “笔墨纸砚”要当路名

  5月24日,宣城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一则题为《关于命名(更名)部分城市道路的公示》(简称《公示》)的文件。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文件中称,宣城市地名办拟对市区内部分道路进行更名或命名。

  本次命名(更名)涉及四条道路,均为宣城市区入城主干道,其中芜宣机场连接线目前尚在规划阶段,而宝城路、薰化路和响山路,则为已建成道路。

  宣城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称,对于上述四条道路,当地拟以“文房四宝”为主题命名。其中,芜宣机场连接线拟命名为宣笔大道,宝城路拟更名为墨香大道,薰化路拟更名为宣纸大道,响山路拟更名为宣砚大道。重新命名后,四条道路各自代表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

  《公示》发布单位宣城市民政局称,此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知名度,提升‘多彩宣城、山水诗乡’城市品牌形象”,“根据有关地名专家、学者研讨形成的意见”。

  部分居民提出异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多名宣城居民在网上发表意见,不支持本次更名。本次更名中涉及的宝城和薰化,原为旧宣州城门的名称,相比较“笔墨纸砚”,承载的历史内涵更加厚重。宣州城共有五座城门,除宝城路和薰化路外,另有以城门命名的拱极路和阳德路。如果仅对宝城路和薰化路进行更名,则宣州古城的历史记忆将被切断。

  还有宣城当地居民表示,即便是因为旅游推广需要,将文房四宝嵌入城市地名中,在具体操作上也应该更加巧妙,而不是简单的以“笔墨纸砚”进行命名。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宣城当地居民反对本次重新命名道路,除历史内涵欠缺、道路名称过于直白等之外,路名的频繁改动也是重要原因。

  安徽当地媒体报道,本次涉及更名的薰化路和响山路,在多年前曾经分别叫宣泾路、宣港路。上述两条道路,目前即将面临再次更名,涉及路牌、门牌更换、各种与路名相关信息更新等问题,“现在很多人说这两条路,还是说宣泾路、宣港路。这个名字还没适应,又要改名字了。”有宣城当地居民说。

  已征集到多条意见

  在宣城市民政局看来,对入城主干道的重新命名,是对宣城市旅游名片进行推介和展示的一个契机。昨日,宣城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皖南地区素有制作文房四宝的传统,其中尤以旧宣州地区为盛。宣州出产的宣纸、宣笔等,也因此成为城市象征。“很多人没有来过宣城,或者不了解宣城,但是一听到宣纸,马上就能获得共鸣。”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宣城市在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为扩大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知名度,因此特意选择外地进入宣城的几条主干道进行统一重新命名,并最终以相对通俗易懂的名称呈现。

  新京报记者从宣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上述命名方案尚在征集意见阶段,至6月9日前,均可提出不同意见,并形成最终方案。目前,当地已收到多条意见,同时也提出“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宣城市公示部分城市道路命名(更名)方案

  芜宣机场连接线

  南起青弋江北大道,北至市界(芜宣机场机场路)。南北偏西北走向。

  长/宽(米):10200/60

  规划建设情况:入城主干道,尚在规划阶段

  建议命名:宣笔大道

  宝城路

  西起青弋江西大道,东至梅溪路。

  长/宽(米):4300/60

  规划建设情况:入城主干道,已建成

  建议更名:墨香大道

  薰化路

  南起青弋江南大道,北至水阳江南大道。

  长/宽(米):5440/60

  规划建设情况:入城主干道,已建成

  建议更名:宣纸大道

  响山路

  南起青弋江南大道,北至梅溪路。

  长/宽(米):5430/60

  规划建设情况:入城主干道,已建成

  建议更名:宣砚大道

  - 专家说法

  道路更名关系日常生活 程序应透明公开

  城镇街道由谁命名?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国务院1986年制定的《地名管理条例》中,对道路命名规定,“城镇街道名称,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郑方辉表示,从上述条例中看,地方政府有权对城市道路进行命名和更名,地方政府同时也是街道名称最终决定方。

  不过,郑方辉表示,道路名称作为地名的一种,为方便记忆和日常生活,在原则上不应轻易更改。各地制定地名管理法规时,往往会兼顾这一点,避免出于各种原因“滥改”。

  例如,在《湖北省地名管理办法》中,就有明确规定,更改地名“应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对于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郑方辉说,道路命名应该同时兼顾地方文化和居民生活。鉴于道路名称的更改,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即便地方政府有权更名,也应在充分考虑居民诉求的基础上进行,非必要时,尽量不要更改,而当确有更名需要时,“可以使用包括听证会等形式,与居民实施有效沟通。”

  在郑方辉看来,一些城市道路更名之所以会出现争议,与命名程序不够公开透明,民众意见没有得到尊重有关。“这就需要政府尊重居民意愿和诉求,提供表达渠道,进而完善整个命名程序,做到政府和公众双方均认可。”

  - 道路更名那些事儿

  长沙 坡子街“更名风波”

  据人民网报道,2015年9月,拥有1200多年历史、代表湖湘文化的长沙坡子街,被曝出或将更名后引起热议,大多数市民表示反对。坡子街附近某房地产项目回应称,更名只是在讨论中,目的是希望提升坡子街的整体形象和国际地位,会按政府部门规定的流程审核。

  随后长沙市相关部门表示,未收到相关的更名申请。相关负责人称,坡子街早已经被确认为老地名,如更名会很慎重的处理。而根据《长沙市地名管理办法》,历史地名保护应当坚持使用为主、注重传承的原则,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结合。列入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且仍在使用的地名不得更名。

  郑州 道路更名引发诉讼

  另据媒体报道,2015年4月1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郑州市“祭(zha)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并于2015年5月21日发布《关于祭城路更名平安大道的通告》。

  此后,五名郑州市民于2015年9月16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关于祭城路更名平安大道的通告》,并要求恢复原“祭城路”路名。

  河南省新乡市中级法院一审裁定,郑州市人民政府更改道路名称的行为,是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过程中实施的公共管理活动,此外,五名原告不具有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资格,裁定驳回起诉。河南省高院在二审中维持这一裁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