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要讲科学性长效性(生态论苑)
改善环境质量,目的是保障公众健康,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时刻牢记这一初衷,才能避免刷数据要政绩的“神操作”,才能保障治理的持续与长效
最近,某地中心城区的十几家加油站被强制限时夜间加油,据说不久还将被迁出市区,原因是它们都在几个国控监测站点2公里范围内。这一治理大气污染的做法,让当地居民颇多怨言。
针对网友质疑,当地有关部门回复说,这一做法缘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
改善环境质量,目的是保障百姓健康,让公众有更多获得感。平心而论,各地为了提升“气质”,这些年做了很多实事。即便是被曝光的地方,很多工作也在逐步推向深入,一些措施很有针对性,如能一项一项落实,自然能够提升“气质”。
国家进行环境质量考核以及公开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信息,目的是督促地方切实履行环境治理的责任。压力之下,一些地方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各种非常规手段:给监测站点喷淋的有之;让机动车遇监测站点绕路的有之;撤早点摊点的有之。这些“跑偏”的治污手段,缺乏科学性长效性,有的甚至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
在基层做环保工作,确实不易。“干得挺苦,考核过不了都是白搭,荣誉没有,处分一堆,让大家干得心里凉,没盼头。”基层环保人曾向笔者这样大吐苦水。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应对考核,不能忘了我们“为什么要治理”。
最近几年,环境保护考核体系正在不断走向系统科学。考察一个地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做得怎么样,已经不再单就指标看作为。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扩散条件有异、污染本底有别。拿沿海旅游城市和重工业城市的污染物绝对值来判断谁付出更多努力,显然不够科学。生态环境部曾将去冬今春“2+26”城市的减排幅度做过综合排名,让城市自己纵向比较,一眼就能看出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从这个角度说,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考核体系,被考核的地方不必胆战心惊,努力了,谁都能看得见。
大气污染来自多个方面,治理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环境治理的初衷,多些“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咬定目标加油干,一任接着一任干,蓝天才会一天天多起来,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孙秀艳
孙秀艳
06-11 来源:燕赵都市报
12-17 来源:浙江省纪委监委
01-02 来源:浙江省纪委监委
02-26 来源:长江日报
01-26 来源:风正巴渝
01-10 来源:法讯网
01-18 来源:法讯网
12-17 来源:法制晚报
09-14 来源:山西纪监委
02-11 来源:央视新闻